别墅大师

住建部紧急叫停大拆大建,缝缝补补的微更新,如何让城乡焕发新生

2021-08-23490浏览

8月10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并会于日前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20日。

《通知》从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持城市记忆;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三方面提出了11条城市更新实践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截图)

在严控大规模拆除方面,《通知》规定除违法建筑和被鉴定为危房的以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上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

在严控大规模增建方面,《通知》明确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新增建设规模,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转型伴随着建筑热潮,使中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建筑工地。飞速的发展也带来了弊端,比如新建城区、公共建筑都趋于同质化,一味追求大和新,空洞且缺乏人情味,也大大浪费了资源。

如今,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已经开始重新思考,并积极开展着实践。

很多基于“有机更新”“微更新”理念的项目,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不久前公布,将于2021年9月16日至2022年7月4日进行名为“再利用、更新、循环利用:中国近期建筑”的展览。展览将展出荣获普利茨克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王澍和陆文宇)、Aga Khan奖获得者标准营造(张轲)、DnA设计与建筑(徐甜甜)等事务所的项目,这些项目大多与城市和乡村的微更新有关。

“有机更新”与“微更新”的理念,是将城市看作一个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的有机生命,人为介入应顺其肌理、循序渐进,并且强调“公众参与” 与“日常生活”。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一幅未来建筑的图景,正在缓缓展开。

01

住宅微更新

在新旧之间寻求共生

如何做才能既不破坏老建筑,又能满足现代化的生活需求?

广州海珠区蒙圣社区中,一栋仅80余平方米的极小独栋住宅的改造,便是一个城市微更新的样本,它对于历史深厚的旧城区有着特殊的意义。

原建筑是1985年屋主自建的三层半砖混结构小楼,单层建筑面积仅有22平方米,改造后重新铺设的建筑外墙采用的是褐红色天然纹理的小片石材,颜色与周边的老旧建筑相近,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将融入到整个环境中。

(图源:URBANUS都市实践)

改造设计由内及外,在极小的空间内重新组织生活空间,用雕镂的方法使建筑内部上下贯通,小中见大。

(图源:URBANUS都市实践)

负责该项目的众建筑则提出了“内盒院”的概念,就是在老房子完全不动,保留原有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快速地置入一个预制的模块系统,在保护房子外观和结构的前提下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图源:Archdaily)

后来,“内盒院”发展为“插件家”,即“在房子里边造房子,空间里边套空间”,将一个现代化的空间嵌在老社区中,不会影响原有居民的生活,改造采用预制插件板的方式,几个非专业工人在一天内即可完成搭。建改造后的建筑防潮保温性能良好,施工迅速,且造价低廉。

北京插件家(图源:众建筑,摄影:高天霞)

北京插件家(图源:众建筑,摄影:高天霞)

深圳插件家(图源:众建筑,摄影:战长恒)

众建筑还提出了一个叫“插件塔”的构想,有时候我们需要临时快速地建造一个空间,这时就可使用“插件塔”,“插件塔”可以快速完成搭建,且使用完成之后可快速拆除,不会影响原来土地的使用。

(图源:Archdaily)

或许在未来,建筑可以完全变成一个产品,像定制家具一样,也可以实现DIY。我们在网上直接输入房子的尺寸,然后就能自动生成房子的空间效果,并告诉我们定做的话需要多少钱,下单完之后不久就可以给你快递过来,然后自己去组装。

02

景观微更新

小小的岛屿连成绿洲

城市微型景观,把城市边角空间变为最近的远方,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体验,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活力与生机,一个个设计巧妙的微景观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岛屿,连在一起,就是绿洲。

比如在广州,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公园分散在各处,它们有的是令人瞩目的城市地标,还有的是藏匿在老社区里的小公园,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便是其中一例。

(图源:哲迳建筑师事务所)

依托树木的位置,公园里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曲线,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感,这里的草坪被抬高,被捧到人们眼前,让平时容易被忽略的植物终于和人类有了眼神交流。

(图源:哲迳建筑师事务所)

2021年1月,武汉汉口塔子湖附近的一个巴掌地块通过众筹设计,变身成为一个微型“圆圈公园”。三角形地块被巧妙布局,划分为功能各不相同的3个圈。

第一个圈设有圆形广场,可作为市民的活动空间;第二个圈贯穿步道,可以作为运动空间;第三个圈由三个花坛构成,可供市民围坐,定位为休闲空间。

(图源:华中建筑)

微更新也需要民众的共同参与。比如上海社区花园系列项目,有的就选址在居民区旁边的废弃荒地,场地上放了工具,路过的人们可以直接拿起工具种花种菜,还有工作人员手把手辅导,渐渐地,荒地成了游乐园,联结了人和自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如社区花园项目的发起人刘悦来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

(图源:微博@刘悦来)

(图源:微博@刘悦来)

03

乡村微更新

利用建筑针灸重续乡村文脉

把老建筑保存下来之后,如何衔接传统与现代,是全世界建筑师的难题,欧洲建筑师往往是把老房子保护好,旁边建一个新建筑,新的和老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我们在建筑师王澍的实践中,看到了新的答案,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对话、撞击与融合的可能性。

杭州富阳区洞桥镇的文村,是浙江省住建厅和中国美院推出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试点项目,王澍主持设计了第一片农居群落。

(图源:业余建筑)

从2012年开始,王澍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保留村庄历史建筑的同时,建了24栋新民居

民居依溪而建,就地取材,外墙抹泥用的是本村的黄黏土,建筑工艺也是当地老祖宗的夯土技术,屋顶上盖的是老瓦片,新房子看起来,就像是从老村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图源:业余建筑)

王澍一直倡导村居建设要“自然地建造”,用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来实现节能保温、循环利用等现代生活的理念。

(图源:业余建筑)

DnA设计与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徐甜甜的理念是,以“建筑针灸”的方法去改造乡村。就像是问诊把脉一样,针对不同村庄的不同情况,做小体量的改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在每个村子里加个图书馆或是茶室。

徐甜甜也希望用这种方式重塑每个村庄的身份标识、历史特点等,重新建立文化自信。

徐甜甜的部分乡建项目,以小体量的公共建筑介入重续乡村文脉(图源:谷德设计网)

比如石门廊桥,桥上可以开设市集和举办马拉松等活动,有了这样的公共空间,当地返乡的文艺青年也会组织策划各种活动。

(图源:谷德设计网)

(图源:谷德设计网)

红糖工坊,除了展示红糖生产流程,在不生产红糖的季节则可以作为文化礼堂、村里的木偶戏剧场、广场舞空间等。

(图源:谷德设计网)

(图源:谷德设计网)

结语

城市与乡村的更新,是永恒的主题,更新是持续不断的,但也应是小规模渐进式的,是符合生命体发展规律的有机更新。

每一个微小的更新,不仅蕴含着设计的智慧,更传达着建筑师的人文思考,只有保持理性、温度与敬意,才能让人们不在急剧变化的家园中迷失。

我们希望这样小而美的项目够越来越多,最终拼凑成美好的未来图景。

预约设计师为您量身定制

会有专属顾问给您回电


相关推荐

图纸推荐

别墅专题更多

别墅大师 > 学建房 > 住建部紧急叫停大拆大建,缝缝补补的微更新,如何让城乡焕发新生

关于我们

咨询